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9年全年,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48.6亿吨标准煤,比上年增长3.3%。其中,煤炭消费量增长1.0%,成品油消费量增长6.8%,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.6%,电力消费量增长4.5%。从能源消费构成看,2019年,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.7%(比上年下降1.5个百分点),石油消费量占比约19.3%,天然气占比约8.3%,一次电力和其他非化石能源(包括水电、核电、风电等清洁能源)占比约14.9%。
在如此高的能源消耗水平上,要支撑经济和产业的持续发展、满足居民生活用能的持续增长,中国在保障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。安邦智库(ANBOUND)的研究发现,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在逐步放缓,但同期的能源消费规模增速在不断增大。在宏观层面看,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并不足够。
图:2016-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同比增速
信源:国家统计局、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》
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,中国逐渐强化的“世界工厂”地位,迫使中国必须在全球构建能源安全体系。分大类看,最主要的进口能源是石油。2019年中国进口了5.06亿吨石油,较上年同期飙升9.5%,连续第17年刷新记录新高。其次是天然气。2019年,中国进口天然气9656万吨(折合1352亿立方米),同比增加6.9%(其中,管道气进口3631万吨约508亿立方米,占比为37.6%;LNG进口6025万吨,占比为62.4%)。近年来,中国进口煤炭也在不断增加。2019年中国进口煤炭近3亿吨,同比增长6.3%,成为全球进口煤炭最多的国家。2019年,中国煤炭产量接近全球一半,高达37.5亿吨。
在全球化顺境之时,中国能够维持这样的全球能源供应,前提是中国必须持续投入巨大的资源来维持能源安全体系。但在逆全球化时代,情况则发生了很大变化,再加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,中国面临的全球能源安全形势面临很大挑战,风险明显上升。
近两个月以来,随着冬季能源消耗增多,中国在部分地区(如湖南、浙江)已经开始出现限电措施,对相关地区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影响,并在市场上引发了更多的担心。最新的现象是,随着寒潮席卷全国各地,预计今年冬季气温还将进一步下滑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,2020年12月国内用电量攀升了11%,是2019年同月增速的2倍以上。严寒天气导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短缺,在工厂忙于安装发电机之际,柴油需求飙升。部分省份已经开始限制工业和商业用电,保障在异常寒冷的今年冬季,各家各户能有足够的电力取暖。
电网运营商将优先供应家庭和社区,这使得一些地区开始自寻能源保障。用电趋紧促使各家工厂抢购便携式发电机及运行发电机所需的柴油,从而确保工厂能够持续运作,以期在中国出口创出纪录新高之际,满足订单需求。一个信号是发电机需求大增。据山东供应多种规格发电机的企业表示,限电给公司带来了额外订单,2020年11月以来就相当忙碌,不停地接到江苏和浙江限电地区客户的订单,近期发电机销量是正常水平的3倍以上。另一个信号是发电需求导致柴油价格上涨。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国内柴油批发价已升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;截至12月25日的一个月,全国柴油库存环比下降5.26%,至2076万吨。
虽然寒潮来临和局部限电都可以解释为地区性的偶然现象,但在安邦智库(ANBOUND)的研究人员看来,其中蕴含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:中国的能源安全保障实际上处于比较脆弱的水平。在紧平衡状态之下,任何一两个“偶然因素”都可能打破能源“产-供-需”平衡。如果数个突发因素集中出现,国内的能源供应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。不巧的是,当前中国正好面临多个突发因素集中出现的背景下。一方面要应付供需方面的常规问题,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地缘政治摩擦带来的能源供应波动(比如由于与澳大利亚的外交摩擦,中国暂时搁置了从该国进口煤炭)。虽然澳大利亚部分媒体关于“中国拒绝进口澳洲煤炭导致众多城市停电受冻”的说法极为夸大,但所提示的潜在风险,值得中国有关部门高度重视。
在我们看来,缓解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恶化趋势,要有短期和中长期两种思路。就短期能源安全而言,需要多方筹措能源资源进口,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。比如中澳能源进口问题是否可以适度放松。要加强能源利用的供应弹性和消费弹性;要保障重点领域的能源供应,保障民生用能等。此外,加大国内能源生产,临时性地加大对煤炭发电的限制。对于节能降耗的“双控”考核和评估,也可以视情况增加弹性。
在中长期能源安全方面,则涉及一系列的调整,包括:提升产业能源消耗效率,提升国民经济的能源利用效率。改变中国能源消费结构,建立多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。其中,大力建设氢能社会,应该成为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。
最终分析结论(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):
中国日渐增多的限电现象,在寒冬中发出了能源供应安全的警号。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要从长计议、系统着手,提前应对很可能不期而至的能源安全危机!